美華裔師生帶頭研究“機器人輪椅” 獲發明基金
- [中國新聞網]3月6日電据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亞城東郊瓊斯溪(Johns Creek)市恰塔呼其(Chattahoochee)高中九名生組成的協作團隊(Synergy Team),以“全地形無障礙運輸機器人輪椅”贏得麻省理工學院萊梅爾遜發明團隊項目(Lemelson-MIT InvenTeam initiative),獲撥款9000美元贊助他們研究製作ATAT輪椅。......
3月6日電据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亞城東郊瓊斯溪(Johns Creek)市恰塔呼其(Chattahoochee)高中九名生組成的協作團隊(Synergy Team),以“全地形無障礙運輸機器人輪椅”贏得麻省理工學院萊梅爾遜發明團隊項目(Lemelson-MIT InvenTeam initiative),獲撥款9000美元贊助他們研究製作ATAT輪椅。
這項旨在鼓勵高中生研究發明的獎項和基金,去年10月公佈全美15個團隊獲獎。其中,獲獎的恰塔呼其高中協作團隊向MIT提出的研究計劃,是建造可以輕鬆地在各類地勢和地形行走的鋁製輪椅底盤。該ATAT底盤適用各類型的輪椅,使用者無需購買特定的輪椅,同時容易控制和操作,設計並考慮到輪椅的使用壽命,易於更換胎面和方便維護。
協作團隊日前在該校舉行中期撥款審查中,向大眾展示以Autodesk Inventor計算機輔助立體繪圖製作模型和電子器材,學生依其負責項目報告研究構想、機器人設計、環境永續性、電力、程序設計、採購和財務、公關等。隨後他們將模型送到喬州肯尼索(Kennesaw)州立大學,製成實體的ATAT機器人輪椅,並在6月時到MIT作最後的展示報告。
這九名學生,領隊為華裔的那百川(James Na),出生在大連,4歲時與父母一起移民美國;另一名華裔學生方瀚笙(Hansheng Fang),負責採購工作,他是9歲時與父母從廣州移民美國。團隊指導老師李林秋(Lin-Chiou Lee),是台灣移民的第二代。包括指導老師在內,完全是學生自動自發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主要來自幫忙學生修理平板計算機的“IT Help Desk”和機器人社團。
其中各有所長的技術組有那百川、沙杜、班那潘(Akash Veerappan)、沙德爾(Sahil Sudhir),財務組方瀚生和瑟奈(Quentin Thernize),溝通和可持續發展組的葛瑞洛( Allison Guerrero)、坎莎彌(Mithuna Kanthasamy)、魏瑞柯(Adwoa Wireko)等,及為他們尋找外援的指導老師李林秋。
那百川說,去年MIT宣布他們獲獎時,他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因為他們的提案是過去從來沒有人做過的,所以他非常有信心。而沙杜的反應和那百川完全不同,第一時間感到非常震驚,繼而既興奮又緊張,擔心無法完成發明。
大家為完成發明,每天利用午餐時間,一邊吃飯、一邊作研究,每週四放學後繼續留校,每個隔週六再聚會共同建造他們的機器人,雖然課業繁忙,但他們每個人都感到非常快樂、合作無間,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和吵架。
由於九名學生中有七人是今年即將進入大學。他們表示,大家長期為建造機器人輪椅已培養出情感,大家即將各奔東西實在不捨得,但仍希望能有機會將他們的發明改善地更完備。那百川更表示,他已決定未來要專攻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繼續發揮所長。
Source: 中國新聞網
Website: Original URL
全地形無障礙運輸機器人輪椅,Johns Creek,Chattahoochee,ATAT輪椅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