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在光影中發掘殘疾婦女的平權之花
    在光影中發掘殘疾婦女的平權之花
  • 麗君雖然行動不便,但她會在家庭崗位中擔任協調及統籌,例如計算一下家中的開支收入(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麗君雖然行動不便,但她會在家庭崗位中擔任協調及統籌,例如計算一下家中的開支收入(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 Jessica拿起螺絲批子維修電腦時一點都不比年輕人遜色 (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Jessica拿起螺絲批子維修電腦時一點都不比年輕人遜色
(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 Jessica在維修電腦 (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Jessica在維修電腦
(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 發佈會當日的攝影展覽
    發佈會當日的攝影展覽
  • 游家敏主席介紹《保》的項目意念及計劃時間表(左起PrideLab創意總監陳驚、女障主席游家敏、殘疾照顧者Chris)
    游家敏主席介紹《保》的項目意念及計劃時間表(左起PrideLab創意總監陳驚、女障主席游家敏、殘疾照顧者Chris)
  • 麗君在接送一位託管小女孩放學(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麗君在接送一位託管小女孩放學(此為攝影師張靖宜所拍攝)
  • 保家女障的戰績 - 殘疾照顧者生命故事攝影集
    保家女障的戰績 - 殘疾照顧者生命故事攝影集
  • 攝影師靖宜拿麗君的照片,亦是書的執面照參加攝影比賽,獲得公開組的優異獎,亦是唯一一位以殘疾女性為攝影題材的得獎者
    攝影師靖宜拿麗君的照片,亦是書的執面照參加攝影比賽,獲得公開組的優異獎,亦是唯一一位以殘疾女性為攝影題材的得獎者

攝影除了讓人易於以圖像作紀錄外,更重要它讓攝影者以不同視角在日常生活中發掘不一樣的意義,讓觀者重新發現生活中所忽略的細節。香港女障協進會最近以影像發聲法(Photovoice)去紀錄殘疾婦女照顧者的生命點滴,並以《保家女障的戰績—殘疾婦女照顧者生命故事》為題把當中十二位殘疾婦女的故事結集成書,讓大眾重新反思照顧者的定義和認識疾殘婦女在社會的貢獻、能力及需要。

從這本新書的相片之中,讀者可以看到這十二位生命鬥士如何為身邊的人努力付出,照顧他人,正好表現出每個人生來也有照顧別人和貢獻社會的能力,沒有因為他們身體限制而失去。身體上的殘疾既然沒有阻礙他們貢獻社會,更不應是阻礙他們享受與社會上任何人士享有同等權利的理由。

但如何透過攝影讓更多人理解殘疾婦女可以擔當照顧者並對社會有所貢獻呢?香港女障協進會整個計劃分開兩部分。第一是透過影像發聲法,讓一眾殘疾婦女的參加者把她們日常的生活照放上社交平台Facebook 與人分享。由她們為相片講解,讓更多人理解相片中的背後故事。而協會的執行秘書張靖宜(靖宜)更分享︰「因為科技和社交平台,讓殘疾照顧者可以和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分享她平日作為照顧者所遇到的挑戰。」

她以其中一位參加者在社交平台分享她的廚房照片為例。網上朋友除了留意到廚房主色調為綠色外,更發現廚房內有很多剪刀。參加者便開始和網上朋友解釋自己喜歡綠色之餘,更指出自己雖然不能用刀切菜,但仍可以剪刀處理食材,為家人煮食。這種互動不單讓更多人理解殘疾人士作為照顧者如何解決生活上的不便,更重要是社交平台賦與殘疾人士和別人平等溝通的權利。所以科技的進步讓更社會更多不同背景的人能夠以新的角度去理解殘疾人士,讓他們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和別人去交流,令更多人理解殘疾人士除了身體上的缺憾,其實和一般人一樣也在努力為社會出一分力。

正如文章開初所提及,這個計劃還有一本《保家女障的戰績—殘疾婦女照顧者生命故事》為題的書。作為這本書的編輯和攝影師的張靖宜表示︰「其實希望以『第三隻眼』去發掘參加者平日忽略的一面。」原來不少參加者最初對另外再拍照有所抗拒,並希望以上載在社交平台Facebook 的相片代替。靖宜面對這些情況,也會專重他們,並以專業的態度去解釋自己的工作 —為他們以第三者的角度紀錄他們的日常點滴。

雖然靖宜在訪問前做足準備,但拍攝的時候也有不少是就地取材。以封面相片的主人麗君為例,該照片其實是麗君在訪問時提起她照顧自己女兒之外,也有照顧鄰居小孩。麗君自小就患了小兒麻痺症,需要用手扙、腳架等輔助儀器幫助走路。雖然麗君有不少工作要由外傭代勞,但她洗衫煮飯從來也是親力親為。她不但努力照料好家人,更替別人照顧小孩。這實在完全打破了一般人對殘疾人士只會作被照顧者的想法。靖宜因此建議拍下這一幕作為麗君的故事之一。

「雖然事前都已有構圖,但書中很多的相片是在訪談後就地取材,是真實的紀錄殘疾人事每天在貢獻社會的故事。」

長期病患者Jessica的故事也令靖宜感到十分佩服。雖然她是一名在老人中心維修電腦的殘疾女性,但她維修電腦的速度和在深水埗黃金商場工作的維修人員無異。「誰想到一名殘疾女性能夠勝任這種工作呢?」靖宜從在這個計劃十二位生命故事主角中感受到他們沒有因身體殘疾而有覺得自己同其他人有差距,因而沒有照顧他人的能力。然而,殘疾人士都可以社會上的其他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家庭、朋友、戀愛和事業。

其實平權從來不止在性別範疇,更應延伸去其他社會上不同的小眾人士。而從《保家女障的戰績—殘疾婦女照顧者生命故事》可見,天生的限制往往不是貢獻社會的最大阻礙,反而是社會對小眾人士的誤解及缺乏支援,令他們有志難伸。靖宜她後來更以這本攝影集封面相照參加「向女性致敬—口罩下的女性」攝影比賽,更獲得公開組的優異獎,成為了唯一以殘疾女性作主題的得主,進更一步向更多人推廣殘疾婦女的故事。

Source: 立場新聞

Website:

Related tags - 殘疾,平權,婦女,攝影,生命鬥士 殘疾,平權,婦女,攝影,生命鬥士



Message

User Picture
Message box
My picture
Message box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

Successfully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My Tag

Login

Please log in before proceeding with this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