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精神健康「 樂喜聚」
    精神健康「 樂喜聚」
  • 社區教育 - 壓力講座
    社區教育 - 壓力講座
  • 參加者把心靈裡的垃圾都扔掉
    參加者把心靈裡的垃圾都扔掉
  • 參加者輪流進入明陣,經驗生命的迂迴及放下
    參加者輪流進入明陣,經驗生命的迂迴及放下

香港人經常處於充滿壓力的環境下,無論是生活、工作、讀書各方面的壓力都有每年都有上升的趨勢,偏偏精神健康往往較容易受人們所忽略。
 
社會福利署於二零一零年撥款予全港十八區開設共廿四間 「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屯門區有兩間綜合社區中心,聖公會的「樂喜聚」是其中一間。
 
「樂喜聚」提供的個案服務一般通過不同的機構轉介,當中包括社署轄下的單位、房署、政府各部門、醫院 、社工和地區非牟利團體等,居於服務範圍內15歲或以上懷疑或已確診精神病患的人士,及其家屬都可以直接到中心申請服務。
 
陸姑娘說:「除了一般的社工跟進個案外,中心亦會提供一站式服務,例如社區教育活動和職業治療服務和外展服務,例如家訪,和受助者一同覆診看醫生,跟進食藥後情況和習慣,定時和醫生和醫院緊密合作。」

假若發現病人在生活缺乏動力,經常留在家裡,中心會即時跟進,是否藥物份量不足夠或不適合,病情影響、心理或性格問題等等,幫助受助者逐一折解,希望他們可以重投社區,同時亦會鼓勵受助者參與中心活動接觸外界。中心現時更增設朋輩支援員,希望用過來人身份,把自已過往經歷,從一名病患者再重投社區的歷程,讓受助者一個借鑒。
 
不同人生階段的精神同行者

深知一般情緒病患不輕易外出和接觸陌生人,「樂喜聚」的外展服務是非常重要的。

服務總監 Winnie 說:「外展服務不會限制只可社工參與,護士、職業治療師和朋輩支援員在有需要情況下同樣會做上門做家訪,提供適切的服務。」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自二零一零年開始服務,在社區有很多不同學校和團體認識,轉介的流量比較多。

「我們的受助者的年齡層大多數介乎四十至六十歲的中年女士和男士,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中學生個案比例增多,可能是教育制度、考試和讀書壓力增加,容易出現情緒上的問題,如焦慮和抑鬱,而這個年齡亦是思覺失調發病高峰期。」

「中心都會按照青少年受助者不同階段從中介入,例如在學階段,就會先跟進現時他們的情緒狀態,學習上有什麼困難,很多時需要和學校的社工合作,更試過與家庭服務中心一齊跟進,務求為受助者提供最合適的協助。」

一般情況下學生離開學校,校方就不會跟進,但是「樂喜聚」是一個服務社區的單位,會繼續跟進每一個個案,了解受助者升學或就業的意向,並按照其意願幫助他們前行,但是有部份學生,離校後未必能夠適應即時進入就業市場,中心就會因應個人的需要安排培訓,直到他們能夠順利投身社會,可以說得上是只要有需要,中心都會樂意協助跟進。

管理人生壓力從不簡單

其實任何年齡都一樣,人生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壓力,而在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往往會令人焦慮和壓力增加,精神的健康較易出現問題,如何可以正確的管理個人壓力顯得非常重要。

陸姑娘說:「無論任何年紀,求助者都有不同需要,我們會先安排社工了解其情況,例如中年家庭主婦,可能要面對湊小朋友或婚姻上的壓力,因而影響到情緒,亦有職業婦女,有家庭、工作,我們會平衡求助者各方的需要,用輔導方法教導道她們怎樣處理及管理情緒,而男性和女性各有不同需要,中心都會按個別情況,度身訂做一套合適的方案去輔導及協助。」
 
「中心會每季定期開辦小組和活動,當中包括運動、手工藝、音樂、樂器、社交、康樂和治療小組等,讓每位會員自由參加及交流,亦會去旅行或主題樂園,希望每位會員能夠與社區人士多接觸,融入社會,做到傷健共融的理念。」
 
至於就業方面,「樂喜聚」會按會員需要,轉介到「康恩園」或其它機構,運用它們的輔助就業團隊作協助,近期更探索是否能夠轉介到 福利協會屬下的單位就業,不會局限於屯門區。

渴望盡快落實院社增加區內服務
 
「樂喜聚」最困難的地方是暫時要借用「康恩園」的地方提供服務,所以有些活動受到限制,影響到和會員的交流。

「希望盡快有固定會址,以擴大服務至 0-18 歲的小家屬服務,主要對象是他們有精神病患的父親、母親或監護人,我們會透過個案、小組或親子活動,目標希望這群小家屬得到協助及支援,從而可以更健康成長。同時,中心希望擴展青少年服務,多些接觸到地區不同組織和機構,建立良好溝通渠道,增加彼此互信,可以更好的回應服務對象的需要。」
 
解除身心障礙限制比設施更重要
 
訪問接近尾聲,兩位社會工作者和我們分享了她們對現時無障礙的設施及環境的看法 。

Winnie 說:「香港的無障礙設施一路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相對一些先進國家,在無形的層面上比較落後,其實無障礙並不是一條路或樓梯怎樣去幫傷殘人士,而是在生活上有沒有東西去限制他們,取不到、做不到,例如Free Guider 無障礙手機Apps,很方便到傷殘人士,是一個無障礙的概念。雖然不是一個實體的東西,但確實幫到很多傷殘人士,免受到無形的限制,我個人認為香港現時還不足夠,太過著重於實體的東西,令到很多人士過份依賴實體事物,事實上是生活上有其他方面對他們造成障礙,包括傷殘人限制自已,認為自己是異於常人,出街會很容易受到奇異的目光,結果令到他們因身心障礙而不敢外出。在這方面是否我們可以做多些教育工作,讓社區人士接納及包容傷殘人士,做到傷健共融的目標。」
 
陸姑娘繼續說:「我很同意Winnie的說法,造成障礙往往不是單是實體的問題,近年我們已經很努力加強社區教育,希望可以去標籤化,減輕歧視,但效果未如理想,例如有些服務對象,平時上班工作,定時需要往精神科覆診,但他們不敢請病假,因為需要出示醫生紙,理由很簡單,因為屯門區精神科門診的地方正是「青山醫院」,他們恐怕出示醫生紙給人標籤化,寧願請大假或放無薪假去覆診,這是很細微及正常的事情,希望無論僱主或同事都要多加了解、諒解,在社會形成一個包融氛圍,所以社區教育仍需大家很努力持續的堅持下去。」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 香港聖公會屯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樂喜聚」的服務或活動,請瀏覽 : http://theclub.skhwc.org.hk/Site/portal/Site.aspx?id=A67-7528&lang=zh-TW

 

資料來源: Free Guider

相關標籤 - 香港聖公會,屯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 樂喜聚,Free Guider  香港聖公會,屯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 樂喜聚,Free Guider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持續的冰桶挑戰 - 香港肌健協會 Next RHYS。睿程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