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公园可说是儿童最早接触社交的场域,即使在家是独生子女,来到公园就有了与他人学习共玩、排队的机会,但对于身心障碍儿童却可能是奢望。过去多数公园没有考量到身心障碍儿童的需求,导致坐轮椅的儿童找不到可以玩的秋千;普遍可见的罐头游具欠缺触觉、听觉与视觉的刺激,让心智障碍、听觉障碍与视觉障碍的儿童难以融入,「玩」这件事变得很困难。

因此身心障碍儿童多被迫从事静态休闲活动,或是需要仰赖家长抱上抱下,才能勉强「体验」游戏设施的乐趣,这样的困境,不仅迫使身心障碍儿童放弃游乐的欲望,也减少透过游戏发展语言、认知、动作等能力。也因为身心障碍儿童很难出门玩,因此一般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少有与身心障碍儿童共玩、互动的机会。

县市广推共融公园 资讯却散见难查询

身心障碍联盟早于2014年3月31日儿童节前夕,曾发布【身障儿童的儿童节快乐吗?】一文,提及身心障碍儿童的游戏权不被重视、无法靠近使用儿童游戏设施,引起民意代表的关注,促使政府推动机械式游乐设施无障碍设计规范草案。然而大众对于为什么要推动共融游戏场以及其意义,仍不甚清楚,或常常把共融公园与特色公园混为一谈。

近年来各县市政府将推广共融游戏场作为施政重点,「共融公园」的数量看似增加了,但身心障碍儿童仍可能找不到,因为仅台北市在网站上明确标示共融公园之地点,其他县市的资讯都散见于新闻报导;另一个问题是,不少公园虽有共融游具,但周遭环境与设施没有同步做到无障碍,比如缺乏无障碍厕所、周边无障碍通道不足,这也让身心障碍儿童不便于前往。

障盟强调,共融的概念不只是希望让身心障碍儿童有机会使用游具,也让其他孩童从小认识这些看起来跟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孩童,只要使用适当的游具,也能一起玩。此外,共融也包括不同年龄的孩童如何在游戏场内相处,学习礼貌、安全的游玩,这些生活教育应该从小累积。甚至当高龄化社会来临,共融公园的存在,对长者来说,除了有陪伴孙儿的需求,也是多了一个便于与人互动的空间。

身心障碍童被牺牲「玩」趣 仅能做静态活动

对于儿童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玩,欧盟等先进国家近十年推广共融公园不遗馀力,而台湾各县市政府也开始跟进,标榜让不同年龄、能力、身心状况的儿童能够一起使用。身心障碍联盟与华硕文化在公益彩券回馈金部分支持下,出版《就是要玩》立体童书内有各种可爱的动物角色,并模拟共融公园内使用的14种游具,以情境式的故事,呈现不同年龄、能力、身心状况的朋友们,如何在游戏场学习互助认同、排队礼让与安全玩耍。是第一本以无障碍、共融游戏场为主题的互动式立体书,让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礼貌共玩,如何与身障儿童同享欢乐。

无障碍环境与设施应同步考量 增加可近性与利用率

障盟也呼吁,当共融公园愈来愈普及,周边的环境与设施也应考虑无障碍,才能增加障碍者使用的可近性与利用率,比如:设置无障碍的厕所、不同高度的洗手台、沙坑区要设立让轮椅者也可靠近的沙桌;甚至为了让障碍儿童方便抵达共融公园,公车站牌可考虑迁移距离游戏场更近,或增设避车弯让轮椅使用者安全下车。这些优化措施不光是为了障碍儿童,对所有想来玩的孩童、带著推车的妈妈、行动不便的爷奶都很实用,无障碍环境适用于每个人。

资料来源: Yahoo 新聞

网址:

相关标签 - 生活,教育,学习,礼貌,共融,无障碍环境,轮椅,公园 生活,教育,学习,礼貌,共融,无障碍环境,轮椅,公园



留言

用户图片
留言框
我的图片
留言框
Previous 人人畅道通行计划要加快 Next 轮椅上的独臂者他吹的口琴很好听,让人想哭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标签

登入

请先登入方可进行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