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坐上輪椅學歷史 - 從「戰俘營」起步 深水埗看烽火留痕
    坐上輪椅學歷史 - 從「戰俘營」起步 深水埗看烽火留痕
  • 深水埗公園﹕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有約2000名加拿大軍人到港支援,惟最後死傷者過半,深水埗公園內設紀念碑與楓樹紀念他們的犧牲
    深水埗公園﹕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有約2000名加拿大軍人到港支援,惟最後死傷者過半,深水埗公園內設紀念碑與楓樹紀念他們的犧牲
  • 「軍部地界」石碑﹕深水埗公園外,有3塊「軍部地界」石碑,刻上「M.O.D.」(Ministry of Defence,國防部)等字眼,是軍營最後的存證,但因為刻字的一面背向行人路,不少路人都沒發覺。
    「軍部地界」石碑﹕深水埗公園外,有3塊「軍部地界」石碑,刻上「M.O.D.」(Ministry of Defence,國防部)等字眼,是軍營最後的存證,但因為刻字的一面背向行人路,不少路人都沒發覺。
  • 深水埗警署﹕深水埗警署在1925年落成,樓高3層,現時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深水埗警署﹕深水埗警署在1925年落成,樓高3層,現時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 欽州街小販市場﹕這小販市場原屬臨時性質,為安置路邊布販而設,但後來發展得甚具規模,近年不斷傳出清拆消息,引起社會關注。
    欽州街小販市場﹕這小販市場原屬臨時性質,為安置路邊布販而設,但後來發展得甚具規模,近年不斷傳出清拆消息,引起社會關注。
  • 新亞書院紀念花園﹕小亮(左二)、勝展(左三)雖然行動不便,但他們一樣熱情投入不同活動,閒時愛帶導賞團,助更多人了解深水埗的歷史故事。圖為新亞書院紀念花園。
    新亞書院紀念花園﹕小亮(左二)、勝展(左三)雖然行動不便,但他們一樣熱情投入不同活動,閒時愛帶導賞團,助更多人了解深水埗的歷史故事。圖為新亞書院紀念花園。
  • )天后廟﹕建於1901年,最初是位於海邊,在深水埗歷經多番填海後,今日已身處大廈中間
    )天后廟﹕建於1901年,最初是位於海邊,在深水埗歷經多番填海後,今日已身處大廈中間
  • 深水埔公立醫局﹕建築屬裝飾藝術風格,正面呈對稱結構,建於1930年代,由富商黃耀東斥資,最「威水」的是醫局街亦因其命名。
    深水埔公立醫局﹕建築屬裝飾藝術風格,正面呈對稱結構,建於1930年代,由富商黃耀東斥資,最「威水」的是醫局街亦因其命名。
  • 關帝廟﹕關帝廟確實興建年份無從稽考,但從廟內刻有廟號的石匾得知該廟曾於1891年修葺,除了供奉關公,也供奉文昌君、觀音、包公等。
    關帝廟﹕關帝廟確實興建年份無從稽考,但從廟內刻有廟號的石匾得知該廟曾於1891年修葺,除了供奉關公,也供奉文昌君、觀音、包公等。
  • 坐上輪椅學歷史 - 從「戰俘營」起步 深水埗看烽火留痕

破舊失修的唐樓外,矮小的排檔密密麻麻地蔓延,公公婆婆拉着車仔,街上熙來攘往。這是一幀典型的深水埗街頭速寫。

深水埗是舊區,正面臨大規模重建,不過建築可拆,歷史卻不會被抹掉,今期「城市遊蹤系列」就帶你走進這個歷史悠久的舊區,認識它背後的故事。

之所以說深水埗歷史悠久,乃因它在東漢時代(公元25年至220年)已有人居住,幾條村落的居民主要以務農、捕魚為生。「埗」解水深的海灣,據說「深水埗」一名正取自現今位於北河街與通州街交界一帶的深水埗碼頭。今日,深水埗區的範圍超過1000公頃,包括美孚、荔枝角、長沙灣等。因為靠海且水深,深水埗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1910年起,港英政府在深水埗開展填海工程,1925至1926年發生省港大罷工後,英國政府加派英軍駐守香港,並徵用填海得來的土地興建深水埗軍營,即是今日近東京街一帶。

楓樹紀念加拿大兵

今日路線的起點,便從當年軍營的一部分——深水埗公園開始。甫走進公園內,不難看到右方有樹冠寬大的楓樹,並有兩塊紀念牌,均為紀念在戰時受難的人。其中一塊牌匾與楓樹是為紀念1941年來港支援的加拿大士兵,他們在當年11月抵港,駐紮深水埗軍營內,但12月香港失守,連同英國、印度及華裔士兵,近萬人被俘,深水埗軍營也變成戰俘營。由於營內衛生環境惡劣,不少士兵在此去世,近2000名加拿大兵之中,死傷者也過半。

深水埗軍營拆卸後改建成麗閣邨及深水埗公園,公園門前留下3塊寫有「M.O.D. 軍部地界」的界石,是僅存的證明。

沿着荔枝角道前行,走至欽州街交界處,便可見深水埗警署,它在1925年落成,比旁邊的深水埗軍營還要早,建築風格為新古典主義,有圓柱門廊,但屋頂卻鋪上中式瓦片。警署在1941年被徵用為軍營,日治時期又被改為戰俘營的指揮部。70年代,因政府興建了規模更大的長沙灣警署,深水埗警署就變成分區警署,現時已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與其遙遙相對的,是不過略比人高的「棚仔」欽州街小販市場。有留意本地新聞的,相信對近年棚仔的收地風波並不陌生。即使至今棚仔的去留未確定,不過裏面尚有數十個經營者,有意到訪的就要把握時間,莫待無花空折枝。

中大新亞人必遊景點

國共內戰期間,不少人從大陸逃難到香港,其中包括知名學者如錢穆。他在1949年來港,其後與唐君毅等人合辦學院,初時取名亞洲文商學院,翌年易名新亞書院,並遷至深水埗桂林街,此後才再遷至農圃道,其後跟其他書院合組成香港中文大學。 今日書院舊址被改建成私人住宅,只尚存新亞書院紀念花園,但仍可在園內找到不少展品,包括由國學大師饒宗頤題字的「新亞舊址」牌匾,以及刻有「誠明」二字的校訓牆等。

花園對面就是天后廟。前文提及深水埗為近海之地,因此昔日聚集不少船隻,漁民為求平安,1901年集資興建天后廟,其時正建於海邊。但今日的廟宇卻身處大廈中間,由此可以推想有多少土地是填海得來了。

天后關帝隱石屎森林間

離開天后廟,沿醫局街前行,可發現一座兩層高的白色建築,刻有「深水埔公立醫局」。這座看起來中西合璧的建築屬裝飾藝術風格,正面呈對稱結構,一樓設陽台,依靠支柱形成「騎樓」,欄杆卻飾以代表竹子的綠色陶瓷。它建於1930年代,由富商黃耀東斥資,醫局街亦是因其命名。2009年,它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現時已變成美沙酮診所。

你或會好奇,為何建築上刻着的是「深水埔」而非深水埗?據說從字義上,「埔」指平地,故深水埔意為水邊有平地,後來演變成碼頭,故改有碼頭之意的「埗」了。

而在醫局後方的關帝廟(武帝廟)同屬二級歷史建築,確實興建年份已無從稽考,但從廟內刻有廟號的石匾可知該廟曾於1891年修葺,除了供奉關公,也供奉文昌君、觀音、包公等。這座關帝廟是九龍區內唯一主要供奉關公的廟宇,廟內外的裝飾和藝術品十分精美。昔日未移山填海前,廟後是小山,廟前是海邊,設有船廠,但現時已變成身處石屎大廈中間了。

資料來源: 明報

網址:

相關標籤 - 坐住輪椅學歷史,深水埗文化導賞×社區遊學團,香港傷健協會 坐住輪椅學歷史,深水埗文化導賞×社區遊學團,香港傷健協會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德單車名將禾歌勇敢面對傷後癱瘓 Next 823涉水勘災皮膚病變 張花冠「畢業演說」感性這樣說…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