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可望助中風患者改善行動
- [自由時報]高齡化時代來臨,老化或潛在病變而造成的下肢不便人數也增加,台大醫院今日與緯創醫學科技公司簽訂「智慧型動力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臨床試驗、應用與發展合作意向書,未來中風等因素造成下肢行動不便,有機會可經由訓練與輔助而獲得改善協調,可恢復步行、爬階梯。......
高齡化時代來臨,老化或潛在病變而造成的下肢不便人數也增加,台大醫院今日與緯創醫學科技公司簽訂「智慧型動力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臨床試驗、應用與發展合作意向書,未來中風等因素造成下肢行動不便,有機會可經由訓練與輔助而獲得改善協調,可恢復步行、爬階梯。
「智慧型動力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重量約6.8公斤,使用者穿上後,行動感測器透過髖關節與膝關節的動作變化,以人工智慧分析運算與判斷後,啟動伺服馬達與減速機,輸出動力輔助,並且配合步態,協助完成動作。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任陳文翔表示,待申請衛福部食藥署臨床試驗核准後,預計將招收20至30名病況穩定的亞急性期中風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經由實驗組與控制組分析使用與未使用「智慧型動力式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差異後,了解該套裝備的效用,希望能夠達到訓練、輔助行動,增強復健的成效,恢復步行、爬階梯等能力。
陳文翔指出,過去類似裝備主要適用於全癱病人,且重量10公斤以上,價格也高達上百萬元,但此套裝備則是可用於行動不便,但腳仍有一點力量的族群,除了中風外,也可能應用在像是關節炎、肌少症、骨折等病人上,範圍很廣。
陳文翔以中風病人為例說明,約6、7成因為行動不便需要復健,過去往往是治療師協助拉抬,讓患者可以一步一步練習,但患者出院返家後,不時會因為無人幫忙而無法復建、選擇坐輪椅,降低復健意願。不過,預計至少1、2年後完成臨床試驗,若順利取得食藥署許可證,或許未來民眾可購買或租用,在家也能夠做復健,提高練習強度,有助於改善行動、恢復正常生活。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網址: 原文網址
作者: 林惠琴
中風,復健,智慧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Previous 臺北榮總協助輔具檢修 嘉惠彰化榮家榮民 Next 人生巔峰卻遭撞癱瘓 「能量天使」唱出美麗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