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做課題、拍紀錄片、投身創業閒不住的“輪椅男孩”
    做課題、拍紀錄片、投身創業閒不住的“輪椅男孩”
  • 向寧夏西吉縣居民了解扶貧情況
    向寧夏西吉縣居民了解扶貧情況

三年半的大學時光,他發表6篇學術論文,兩進黃土高原拍攝三部紀錄片,拿下國家和北京市多項創新實踐成果獎,運行兩個創業項目,並且以總成績第二名剛剛保送研究生……而陪伴他完成這些的,是三部輪椅和一雙10公斤重的“鐵鞋”。

他叫嚴宇橋,是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學專業的本科生,不久前剛剛被評為北京師範大學2017年度“感動師大”新聞人物。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位同學們眼裡的“阿甘”式95後男孩表示,自己最崇尚永不停步的進行時人生,輪椅只是他實踐人生的工具,而非標籤,他說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輪椅代言。

像阿甘一樣穿上特製“鐵鞋”

在大多數人看來,嚴宇橋過去的21年已經足夠不幸。一出生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多關節攣縮,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患者肌肉力量不足、韌帶無法拉伸,這意味著他從此基本告別了獨立行走。“我童年記憶的場景大部分都是在醫院。”嚴宇橋說,父母帶著他去北京、上海的很多大醫院求醫問藥,都沒有太好的效果。

幸運的是,大多數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的患者都是神經性萎縮,但嚴宇橋屬於肌肉型萎縮,且萎縮部位僅限於下肢,對大腦發育也沒有影響。“老天爺還給我留了一條路,你說我能不好好把握嘛。”他笑道。2002年,6歲的嚴宇橋到了上學的年紀,為了便於出行,他穿上了一雙特製的“鐵鞋”,鞋上安裝了專門的支架,“就跟電影《阿甘正傳》里阿甘小時候穿的那種鞋一樣。”嚴宇橋說,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鐵鞋”和輪椅一直陪伴著他成長。

穿著10公斤重的鐵鞋,別人​​2分鐘走完的路,他要走十多分鐘。無論嚴寒酷暑,都要穿上一條軟棉布襯褲,因為“鐵鞋”太磨腿。即便如此行動不便,他上學依然風雨無阻。嚴宇橋清楚地記得中學班主任曾對他說:“身體並不是你落後的理由,失敗只是因為努力不夠。”他從不把自己和其他同學區別對待,以同樣的學習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中學時代,嚴宇橋就被各種榮譽和獎項包圍。他先後獲評河南省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鄭州市十大“三平”傑出青年、鄭州市“綠城美德少年”,2013年還在《漢字英雄》比賽中榮獲全國第四名。也是在中學時代,他喜歡上了電影與拍攝,渴望用鏡頭記錄下身邊的人和身邊環境的變遷。

2014年他以高出一本線4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就讀於電影學專業,朝著自己的大學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父母希望我能在家鄉上學,照顧起來更方便,我更想走出去,來首都看一看更廣闊的世界。”嚴宇橋說,父母也曾提出過要來京陪讀,但被他當即拒絕。

嚴宇橋相信自己能搞定大學生活,來京報到前他就給學校打電話問自己的宿舍和床位,在學校的幫助下,他順利地把宿舍從3樓換到1樓,從上鋪變成下舖。到學校後他又很快摸清楚了各教學樓無障礙衛生間的分佈。他用自己的行動讓父母的擔心變成了放心,“有了高鐵後,我自己坐車回鄭州也不存在阻礙了。”他說。

大學生活是緊張忙碌的,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自己的節奏,學習成績名列專業前茅,社會實踐也做得風生水起,尤其是兩赴寧夏黃土高原,拍攝了三部紀錄片。嚴宇橋介紹,兩次去寧夏分別是2015年和2016年的暑假。相對而言,第二次更加艱苦,他和同學趕赴當地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產“口弦”,並記錄長征精神在當地的傳承。在山路上,在陡崖間,在沙漠中,他扛著攝像機,搖著輪椅,用鏡頭和話筒記錄下“口弦”的清音,記錄下在長征精神鼓舞下一代代高原人自強不息的故事。最長一次,嚴宇橋和同學在村里住了三天,因為上廁所不方便,他不敢飲食,靠喝葡萄糖補充能量。

從城市到山區鄉村,大半個寧夏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獨立拍攝了《塞上回味》、《塞上餘音》、《塞上新章》三部主題紀錄片,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暑期實踐成果”、“暑期實踐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

首次創業瞄準大學生的“懶癌”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學習效率最好的時間。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睡懶覺成了不少大學生的通病,日上三竿不起床,甚至為了逃課託人點名答到。“大學校園早晨不見書聲琅琅,我覺得不好。”嚴宇橋說,正是看到了這一現象,讓他萌生了創業做一款“打卡”小軟件、督促大家早起的念頭。嚴宇橋把這個創業項目起名為“三晨學習成長型互聯網社群”, “三晨”指的就是晨起、晨讀、晨練。他說,這是年輕人在早晨最應該擁有的三種健康生活方式。

從一開始,他就把這個創業項目定位為偏公益性質,“到目前都沒怎麼考慮過如何盈利,只想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珍惜早晨的美好時光。”嚴宇橋說,項目剛剛啟動的時候,嚴宇橋定下了規則,參與“三晨”的同學必須在每天早晨8點半之前把自己享用早餐的照片發到平台的群裡,以證明自己已經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學習和運動,如果連續一周都做到了,他會給這些同學一份小禮物作為鼓勵。

嚴宇橋做得很認真,一開始的時候平台沒有自動統計功能,他們就人工統計每週能夠早起的同學,然後一個宿捨一個宿捨地敲門給他們送去禮物。漸漸地,參加“三晨”的同學越來越多,大家一起交流早起的經驗,交流每天早上的活動安排。嚴宇橋說,後來他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有通過自我約束養成好習慣的需求,“我們恰好給了他們一個如同'微信運動'這樣的平台,他們通過這個平台堅持每天'打卡',既改善了生活習慣,又提升了學習、工作效率。”

目前這個創業項目已經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逐步在各院系推廣。

再次創業為母校做文創產品

再有一學期嚴宇橋就將本科畢業,未來兩三年的規劃也已經明確:他已經被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是戲劇與影視學文化傳播研究方向,師從著名的文化學者於丹;同時,他還參與了網絡社群平台、網絡輿情領域的多項研究課題。此外,他又參與並深度主導了一個創業項目。這次,他要為母校做一個品牌。

嚴宇橋說,之前他去清華、北大的校園,看到許多商舖都在銷售學校的紀念品,包括陶瓷杯、筆等,質量一般,價格也不便宜,生意卻非常好,“我發現母校這方面還有待提高,缺乏一個能真正代表京師人的品牌。”他說,2016年一位師兄註冊成立了“京師鐸藝”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他接過公司的運行管理,開始專注於校園文創產品的開發,包括服飾類、挂件裝飾類、生活用品類等。

相比上一次創業,這次無疑更加辛苦,嚴宇橋需要跟生產工廠、銷售商等打交道,“沒少被放'鴿子',我把這些視作磨煉,一點點成熟起來了。”他說,為了確保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他們還專門引進了一套陶瓷生產線。雖然臨近過年,學校也早已放假,嚴宇橋卻不敢休息,他還在忙著跑北京、義烏的市場,尋覓生產商,“一個人帶著輪椅坐高鐵去浙江,我能搞定。”他自信地說。

大學三年半,嚴宇橋已經用壞了兩部輪椅。個中的辛苦外人很少知道,嚴宇橋也不願過多地提起,他說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同情,遇到困難他就想方設法去克服,克服完了,就跟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我喜歡挑戰,乾一些別人沒幹過的事情,喜歡'進行時'的狀態,這不需要'輪椅'代言。”他說,如果創業順利,在忙碌之餘他還想出國,走出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或許那時候我又會有新的夢想,總之閒不下來。”

資料來源: 中國新聞網

網址:

作者:

相關標籤 - 嚴宇橋,輪椅男孩,先天性多關節攣縮 嚴宇橋,輪椅男孩,先天性多關節攣縮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義教豎琴老師「學生教曉我,世上沒有宿命」 Next 輪椅上的女主播:互聯網時代獨立謀生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