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重度腦性麻痺只能坐輪椅 小鬥士跟著機器人學走路
    重度腦性麻痺只能坐輪椅 小鬥士跟著機器人學走路
  • 藉由機器人步行訓練,小欣(中)已能自行站立。復健師會在一旁操作、幫助患者復健
    藉由機器人步行訓練,小欣(中)已能自行站立。復健師會在一旁操作、幫助患者復健

9歲的小欣從小因重度腦性麻痺導致無法走路,只能藉助輪椅行動;不過靠著復健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跟著一步步學走路,如今已能自行站立。

許多兒童因疾病關係無法自由行走,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說,全台約有16%兒童因腫瘤、精神疾患或神經系統問題,需要透過復健來幫助健全發展。

小欣父母在三年前帶著小欣到北醫附醫開始參加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超過百次的訓練讓小欣從完全需要旁人協助轉位和站立,如今已能自行站立,僅需旁人陪在身邊。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醫師曾頌惠指出,原則上,所有步態不良的患者病患都適合接受機器人步態訓練,但以腦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與其他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病患最常見。

曾頌惠說,神經具有可塑性,藉由高強度、高重複性且正確的練習,不斷改變與適應可使損傷的神經恢復功能,也就是「熟能生巧」。

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運用神經可塑性的原理,由外骨骼式機械腳、體重支持系統、跑步機與即時視覺回饋系統及擴增實境組成,利用電腦控制模擬正常步態模式,協助病患移動雙腳步行,還可依照個人需求調整步行速度、體重支持的重量、機器協助力等,病患反覆不斷的練習行走,讓神經記憶、學習走路或重新學習行走的感覺。

曾頌惠說,對大多數病患來說,神經與骨骼肌肉損傷期的黃金恢復期為一年,透過機器人步態訓練積極介入治療,可縮短行走訓練時間約一到一個半月。

曾頌惠說,病患接受一個月的短期訓練可提升下肢肌力、心肺功能以及改善關節活動度、三至六個月的長期訓練能提升步行能力、步態對稱性以及動態平衡能力,若加上積極的傳統復健訓練,可改善病患自我照顧能力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但對於不曾會正常走路的腦性麻痺兒童而言,訓練的時間可能要更持久。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網址:

作者:

相關標籤 - 復健機器人,腦性麻痺,輪椅 復健機器人,腦性麻痺,輪椅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信興集團「未來生活展」啟幕 Next 北榮巡迴車下鄉幫修輔具 病人家屬感恩捐新車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