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許家榮/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常務監事

與人之間的相處,「尊重」是最基本的,不論對方的種族、性別、性向、健康狀況或是其他個人特質為何都不應該有所區別。
 
然最近有則新聞報導,說有名台中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或是軟骨發育不全症)」的身障者與女兒在台電所開放的場域租借攤位擺攤,卻莫名的遭受言語羞辱,被稱呼為「矮仔人」,這樣的狀況發生實在讓人感到難過。
 
歧視,往往存在於不經意的言行之中,之所以會出現「歧視」的現象,乃是因受到環境與標籤化所影響而產生的現象。就人類科學的角度來切入的話,有研究指出,由於人類大腦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有些過於細節的東西大腦會藉由過往的經驗及認知加上環境與教育背景因素的影響,直接將其分類。
 
比方說對於坐輪椅的障礙者,他的分類或許就因為其外觀是坐在輪椅上就直接對這位輪椅使用者標籤化,認為該名障礙者就是不良於行,更甚者會因為過往的錯誤認知而誤解與懷疑障礙者的行為及工作能力,認定由於外在的障礙所以其他能力跟一般人相距甚遠,而當這樣的認知產生時,就形成所謂的「刻板印象」,接著「歧視」的現象就出現了。
 
而歧視的現象不單存在於對障礙者,對同性戀者、原住民、種族等亦會出現,因為個人的成長及教育背景有所差異其刻板印象也不一樣,屬於個體主觀認定的部分。因此,每個人所遭遇的歧視狀況也有所不同,這種現象是無法消滅的,但可以降低其發生的機率,需要從正確的教育及觀念來著手,即能改善與降低歧視的狀況發生。
 
回到這則報導,因其他攤商對於該名障礙者的擺攤有意見而發生衝突,在衝突中有人使用歧視性的言語形容障礙者的外表,因生長激素缺乏或軟骨發育不全症導致患者身高無法與常人一般,就叫障礙者「矮仔人」,這樣的行為著實傷害了當事人,也傷害了其他外顯特徵較為明顯的障礙者。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遭受過歧視的經驗;例如身高不高者被稱呼為「小矮人」、女孩性徵不明顯者被叫「飛機場」,而從小就需要使用輪椅代步的障礙者更是被同儕當作揶揄的對象,好聽點的叫法稱呼為「阿斯拉」(卡通閃電霹靂車裡的主角賽車名稱),難聽點的叫「死殘障」、「掰咖」(台語)等都有。
 
不論這樣的行為是有意還是無意,非常確定的是這樣的行為並非站在「尊重彼此的立場」來稱呼對方,而是用充滿輕蔑與歧視的角度來諷刺對方,這樣的傷害往往在當事人心中留下很深烙印,造成一輩子的陰影。
 
其實尊重這件事情並不困難,只是當下有無意識到自身行為及願不願意做的問題罷了。若今天將對方放在與自己同等的立場相待,平等的以禮待之,用同理及了解的角度來對待他人,縱然對方跟自己的人格特質或是生理與心理的狀態不同,在以尊重的前提下相處,就會找到適合彼此的模式,而歧視的狀況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資料來源: 蘋果即時

網址:

相關標籤 - 小矮人,飛機場,輪椅,障礙者,歧視,用語,尊重 小矮人,飛機場,輪椅,障礙者,歧視,用語,尊重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從癱瘓到環遊世界 金剛芭比林欣蓓的限制級人生 Next 虹口曲陽路街道百台電梯梯控“集體上崗”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