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中風目前是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而它更通常是突然出現,往往對病人及其家人殺個措手不及。要減低中風機會,日常應提高警覺,留意有否出現可疑病徵,而中風的病徵可以用「談笑用兵」口訣來緊記,如有懷疑應及早尋求醫生的幫助。隨着中風的治療方法不斷進步,如能把握中風治療黃金3小時的時間接受適當治療,可以降低中風對患者的傷害。

養和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曾振邦醫生解釋,中風泛指一些源自腦血管引致的疾病,大致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的成因可能是腦或頸部血管出現狹窄而導致阻塞;又或是因房顫凝成血塊,血塊剝落並流動到腦血管造成栓塞。出血性中風則有機會是由高血壓引致,或是本身有腦血管問題,例如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型血管等。

「談笑用兵」辨識中風病徵

要在中風來襲時及早察覺,曾醫生提醒應緊記「談笑用兵」口訣,以便辨識出可能的中風病徵並及時求助:

「談」:說話口齒不清

「笑」:臉部不對稱

「用」:一邊身體手腳乏力

「兵」:找救兵,當出現上述其中一個病徵便應盡快求助

除以上病徵外,如屬出血性中風的病人更可能會出現突發性頭痛,嚴重情况甚至會影響神志或引致昏迷。

合適檢查判斷中風類別  制定治療方案

病人出現急性中風後應盡快送院,醫生會為病人安排合適的檢查,以判斷是屬於缺血性中風,抑或是出血性中風,兩者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曾醫生表示,如屬缺血性中風,治療目的是盡快打通阻塞的血管,醫生會考慮透過溶血藥將血管打通或以介入治療將阻塞血塊取出。至於出血性中風則是需控制血壓,防止血塊持續增大,從而減低顱內壓上升的機會;惟當顱內壓上升至特定臨界點,便要考慮利用外科手術將血塊取出,以紓緩顱內壓。

把握「黃金3小時」提高日後患者自理機會

曾醫生強調,及早治療中風非常重要,如果能把握「黃金3小時」,即是缺血性中風病人若能在3小時內接受到溶血治療,其日後能自理的機會有望大大提高;而隨着治療科技的進步(腦灌注掃描和介入治療)並在特定情况下 ,部分患者治療「黃金3小時」可延長至6-24小時不等,惟愈早治療,效果會愈好。

資料來源: 明報健康網

網址:

相關標籤 - 中風,血管栓塞,談笑用兵,養和特稿,黃金3小時 中風,血管栓塞,談笑用兵,養和特稿,黃金3小時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慈善團體捐逾137萬元予紅十字會增購輪椅 器材租借助傷病者出行 Next 我贈2貨櫃輪椅輔具 瓜國總統親主持:感謝偉大盟國台灣!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