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潮玩运动】新兴运动地壶是冰壶变奏版 讲究布阵斗智并非斗力
    【潮玩运动】新兴运动地壶是冰壶变奏版 讲究布阵斗智并非斗力
  • 陈浩源见小朋友放下手机玩地壶玩得开心投入,喜出望外。
    陈浩源见小朋友放下手机玩地壶玩得开心投入,喜出望外。
  • 整套地壶工具$3,000-$6,000不等。有趣味、易玩、易为人接受。
    整套地壶工具$3,000-$6,000不等。有趣味、易玩、易为人接受。
  • 地壶为全方位共融运动,不会太受能力上影响表现的项目,因此男女老幼、伤残健全者一样可参与。
    地壶为全方位共融运动,不会太受能力上影响表现的项目,因此男女老幼、伤残健全者一样可参与。
  • 少数族裔小朋友开心参与,藉此重倡多层次的共融。
    少数族裔小朋友开心参与,藉此重倡多层次的共融。
  • 地壶底部有3个滚轮,发壶时力度及角度要考量。
    地壶底部有3个滚轮,发壶时力度及角度要考量。

地壶是冰壶的变奏,同样以圆形壶球在平滑地面上进行,玩法与计分方法都相似,是一讲求策略的运动。但地壶可用工具棍甚至坐在椅上把球投出,令参与度大大拓阔,不良于行的残疾人士,亦可参与其中。

香港地壶伤健协会大力推行,特意由残疾人士担当导师角色,把伤健共融切实付诸行动。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季奥运会,其中一个项目引起大家注目:球员半蹲在冰上,双目聚精会神望着前方,掷出壶后,两位手持刷子的队员,一边往前跑,一边快速扫刷冰面,为壶开路,这就是冰壶运动。

地壶(Floor Curling)由冰壶衍生而来,称为旱地冰壶或地上冰壶,香港地壶伤健协会创会会长、十大杰青陈浩源(Daniel)指出,早在80年代,人们觉得冰壶几好玩,又适合不同人士参与,不如其他运动般追求速度、体力那么鲜明,惟因场地所限不能轻易玩到冰壶,于是有人在地上尝试画上像冰壶的活动界綫,制作一些有轮子的壶球,成为地壶的雏型,在加拿大及美洲盛行。

地壶是冰壶变奏

2018年后,不少中小学也开始玩地壶,本身是轮椅羽毛球运动员的Daniel开始接触这运动,也算是缘份。当时他以运动员身份,获香港游乐场协会邀请成为新兴运动大使,其中一个项目便是地壶。当他第一次接触这运动,觉得易玩易上手,伤残人士也可轻易玩到,便萌生发展及推广地壶的想法。

「我是轮椅运动员,想身体力行去展示,地壶这运动是适合伤残人士玩。当遇到地壶,我像遇到宝般,终找到一样对体能和身体要求不算高的运动。也是一个上佳工具,去达致伤健共融的目标。」他一问之下,原来很多人对此有兴趣,筹备了半年时间,下月迎来第一个香港地壶比赛,打后的大型比赛也陆续有来。此外,香港地壶伤健协会每个星期都举办免费地壶训练班与众同乐,与此同时,也和一些学校磋商,期望待九月新学年开展后,会把地壶融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

地壶赛制,简略而言是在长11米阔1.6米长方席上的发球点发球,大部分的玩法是3人一队,双方每人轮流发两球,当12个球发完比赛结束,计算距离中心点最近的颜色球分数,最多接近中心点的为之胜出。根据时间,玩两局至8局不等,十分弹性。

Daniel回想最初接触运动时以为很简单,深入玩时方知道并非那么简单。「像上述说,每队发出6个壶,队员会布阵,如制造障碍、破坏,令队方难以进入中心点。不少运动是以斗力为主,高一个层次是斗志斗力并重,地壶则是一个斗智并非斗力的运动,所以适合伤残人士参与。」

变化多 弹性大

地壶玩法看似简单,Daniel表示,其实也易学难精,因赛事讲求策略及队员配合和沟通,玩得好也要经过苦心训练,用心合作,他说玩得出色的队伍,队员彼此间都是充满默认。

香港出名多「土地问题」,长11米阔1.6米长方席,把它摊开进行长地壶运动,需要一定空间,Daniel与团队构思如小朋友力度不足,把赛道缩短一些,使学校课室或运动场壁球室都可放置得到。另外赛制是3人一组,有学校曾反映能否增添人数,组队参与时更能体会团队精神。「平日赛道及人数可弹性一些处理,目的大前提让更多人接触此运动,易于推广。当然到真正比赛时,所有规则要回复正统。」

伤健共融运动

Daniel除希望地壶能让参与者体会团队精神,最大目标是达致伤健共融。「我们想增添伤残人士的自信心,所以让他们当地壶导师,到社区不同地方及学校开班,教导同道人及健全人士打地壶。此举的相的,起码伤残人士不是Taker(索取者),而是一个有贡献的Giver(给予者),也从中教育小朋友和参与者知道,伤残人士并非无价值,也不是甚么也要人帮。

在固有观念下,身份好像调转了,甚至有人提出,应否由伤残人士教我呢?伤残人士在生活中习惯让人帮,自尊心会较低,当他们的身份因地壶变为导师,会让他们重拾信心。伤残人士导师自信的样子令我好深刻,他们遇到的挫折太多,怀着自信满满的模样是不常见的,唯独是在地壶场上。」

除伤残人士外,参与者尚有外籍人士、少数族裔,藉此重倡多层次的共融——伤健共融、多种族共融、长幼共融。他说,不是很多运动能做到如此多层次的共融,一些讲求速度和力量的运动,伤残人士未必可参与其中,更难胜任导师的位置。此外,如一些活动玩法复杂度高,小朋友及长者未能易于应付,地壶正好是一种易教易理解容易参与兼有团队精神的运动。「我有时不当地壶是运动,而是一个平台,让不同的人拉近在一起。」让弱势者重拾自信、争胜心。

地壶这新兴运动未成国际赛事,Daniel希望日后长远可成为正规运动,跃上比赛舞台。

导师与参加者心声

地壶导师:阿明(43岁)天生双腿肌肉萎缩


学了地壶4年,觉得好玩之馀,也感谢香港地壶伤健协会聘用我做地壶教练,可以玩到我自己锺意的运动,又可以自力更新。其实地壶是一种容易上手、但要打得好需要多些时间和心机训练的运动,玩得好的话其实很讲究与队友的沟通及策略,需要默契同团队配合得好才可争胜。

自己玩同教人有极大分别,玩只需要练习下就可以上手;但教人需要一定玩地壶的经验,发壶姿势、力度、策略……怎样做到手脚协调、大人同小朋友要如何配合等等我们都要考虑。教人玩,也令我增加了自信心。

因为不是所有运动都可以伤残人士同健全人士比拼,例如跑步、游水都无同样先例,但地壶可以,因为可以透过这个运动,可以让健全人士更加了解我们伤残人士生活中的困难,与健全人士成为队友,互相多了解。

参加者:Anglia(11岁)少数族裔小朋友

之前无玩过地壶,这运动给我莫大新鲜感,因之前无试过会与不同年纪的人组队一齐配合打比赛。第一次玩我都只是试了两次,就可以中到圆心,好有成就感!

平时我有打篮球、羽毛球,但难以赢到比我年纪大的人,因为体力上追不上他们,但地壶我可以赢到我姐姐,所以我现在爱玩地壶多些。

之前都无认识过伤残人士,从地壶知道他们玩得很出色,尽管我们语言不同,但他们会认真听我们慢慢讲,令我觉得投入这运动好开心。

香港首届伤健地壶比赛同乐日及免费地壶体验日

地壶是新兴运动,7岁至90岁都啱玩,想一试地壶有几好玩,机会来了!以下由香港地壶伤健协会举办的地壶体验日,现场有教练专业指导,费用全免。

活动日期:7月17日星期六 10am-8pm
地点:丽港城商场地下圆形中庭

资料来源: Topick.hket

网址:

作者:

相关标签 - 运动,正能量,残疾,运动员,伤健共融,运动,兴趣 运动,正能量,残疾,运动员,伤健共融,运动,兴趣



留言

用户图片
留言框
我的图片
留言框
Previous 苏州大学「轮椅博士」毕业 曾研发全景无障碍地图助残障人士出行 Next 【坚毅学生】脑瘫中六女生不甘一世坐轮椅 发奋考DSE盼读特殊教育助同路人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标签

登入

请先登入方可进行此行动